自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,美术学院96支实践团队、400余名师生深入田间地头,走进乡镇一线,在走访考察、社会实践、调研访谈中以青春之姿施展才干,在笃行实干中体会城乡发展温度。
科学建构 顶层设计明方向
美术学院团委积极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,紧扣“大思政课”建设要求,以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为主题,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、地方需求紧密结合,聚焦文化传承、乡村振兴、民族团结等专题组建96支团队,将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、专业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,打造特色社会实践体系,为学生上好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、“一线的专业课”,助力人才培养和地方发展双促进。
美术学院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、成长规律,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,广泛宣传、积极动员,组织专业老师与重点团队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选题调研工作,持续开展实践团队宣传、摄影培训工作,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宣发奠定基础。
“青”身践行 创新实践促成长
“青·行知”美术学院“红韵润童心,美育助童行”美育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教学为根本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立足学科专业特色,将红色文化与艺术相结合,开设系列暑期艺术课堂,带领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中心社区30余名儿童感悟艺术魅力,传承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。实践过程中,团队依托安庆红色文化开展红色基因培育课,通过石塑粘土、墙绘、红色剪纸等特色课程寓教于乐,在艺术实践中带领儿童领悟红色精神内涵。
途径351道蜿蜒之径,盘旋回曲21道,学院“艺术乡创,美在荆州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。团队成员秉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深入挖掘皖浙天路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,将高山云雾、山峰、梯田、瀑布及弯道等元素巧妙融合,创作出一系列富有徽派水墨特色的作品。团队成员结合设计类专业优势,为当地文旅品牌设计LOGO、IP形象及文创产品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据悉,该团队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成果、乡村旅游发展范式和农村经济产业发展,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
以美为媒,绘乡村振兴新画卷。学院墙绘壁画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,实地考察、积极走访,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墙壁绘就“十里长卷”。实践团成员在田间地头“接地气”“沾泥土”,体悟乡村特色元素,将“杨安特色”融入水泥墙壁,勾勒美丽乡村崭新图景,在墙壁这块巨幅“画布”上描绘青春模样。
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永安社区的基层工作实践项目,为学院“夏乡益欣村”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民生、认识基层、研究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。在永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团队成员有序分工,承担基础工作,看望空巢老人,用心感受时代脉搏。同时,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凤阳县发展历史,学习体悟“敢于创造、敢于担当、敢于奋斗”的小岗精神。
硕果累累 实践成效展风采
美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,挖掘先进典型,通过媒体门户网站、“两微两端”、抖音短视频等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平台,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,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和先进事迹的影响力。据悉,美术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先后被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,学院青年志愿者和团队陆续收到各类荣誉证书10余份,感谢信4封。
近年来,美术学院着力探索“实践助乡村”发展模式,推动实践学习“融入社会、融入生活、融入时代”,持续打造“美育+”特色实践育人品牌,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,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在实践中提升“真本领”、练就“硬功夫”,在拼搏奋进中写下关于“青春何为”的答卷,在知行合一中历练成长,在实践“大课堂”中百炼成钢。(撰稿:学生记者 罗佳琦 摄影:胡多婷 程静文等 审核:金忠良 )